时间: 2025-07-05 11:19:18 作者; 江南客户端下载
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拍摄: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通讯员 彭锦弦 聂文闻 王继亮 赵炯 刘坤维
一颗仅重45克的磁悬浮“人工心脏”,重启了山东7岁男孩的心跳,为他争取到宝贵时间康复心肌、等候供心。
4月15日,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隶属协和医院宣告,这是全球体积最小、分量最轻的儿童磁悬浮“人工心脏”。作为科技部要点研制项目牵头人,该院董念国教授、夏家红教授团队自主研制的这项技能,不只填补了全球儿童心衰磁悬浮心室辅佐的空白,也向国际供给了儿童终晚期心脏医治的“我国计划”。
俊俊(化名)本年7岁,家在山东聊城。2024年5月中旬,俊俊被查出患有扩张型心肌病。通过一年的内科医治,心衰仍无法被纠正。当地医师判别,俊俊为终晚期心脏衰竭,主张进行心脏移植。
本年3月,俊俊一家赶往湖北武汉医治。在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,医师查看发现,俊俊为O型血阳性,儿童供心匹配困难;更糟糕的是,他在住院后呈现了严峻心衰,乃至产生心源性休克,医师紧迫发动ECMO救命。
“长期使用ECMO辅佐,不是长久之计。”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介绍,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会随之添加,在ECMO辅佐11天后,团队决定为俊俊手术植入儿童专用的磁悬浮“人工心脏”,给了孩子康复心肌功用和等候供心的窗口期。
手术耗时5个小时,俊俊术后心肺功用、肝功用均康复杰出。术后第2天,他康复自主呼吸,术后第5天转入隔离病房。现在,俊俊生命体征安稳,有期望进行进一步医治。
儿童心衰的外科医治是全球医学范畴的难题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现,我国每年约4万名心衰患儿住院,约7%—10%急需心脏移植,但全国每年儿童心脏移植手术缺乏百例。
“等不到适宜的供体,只能靠‘人工心脏’暂时来承当泵血的功用,为心肌修正或等候供心争取到宝贵时间。”董念国在承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明,现在的“人工心脏”多为成人规划,现在已发展为第三代磁悬浮技能,但在国际上针对儿童的第一代搏动式“人工心脏”、第二代机械轴承式“人工心脏”,对血液体系的损坏较大,基本上已被筛选,此前儿童只能植入成人设备,而对婴幼儿、低龄儿童来说没有一款适用的“人工心脏”。
怎么让更多的心衰患儿具有重生的期望?2021年,董念国教授立志:必定要为小患儿们研制出儿童版的“人工心脏”。在这一布景下,全球首个针对低龄、低体重患儿的磁悬浮心室辅佐设备研制项目发动,由协和医院牵头。
依托此前磁悬浮泵的研制经历,该团队历经多轮理论推演、试验验证,迭代至第三代磁悬浮技能,并将泵体分量紧缩至45克,仅为最小成人泵的1/2,最大流量可达6升,这也是全球最轻、最小的儿童版磁悬浮“人工心脏”。
“技能打破的背面,是对生命的敬畏。”董念国表明,该设备完成了功用的三重打破:能耗下降,电池的续航才能更长;安稳性更强,能满意患者急转运的安全需求;转速调控更精准,转速规模为1500-3600转每分钟,可根据患儿的实时循环支撑需求调理,防止过度泵血导致功用损害。
据了解,这款立异产品历时3年,从概念规划到体外模拟试验,从动物试验验证到现在进入临床使用。下一步,将联动国内外19家顶尖医疗机构展开多中心临床研讨。
“每一颗跳动的心,都是生命的奇观。”协和医院院长夏家红教授表明,从90克人工心到45克人工心的打破,团队在终晚期心脏的医治方法上从跟跑、并跑,再到领跑的跨越式行进。未来,医院将持续深化医工交融,推进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立异效果研制转化。
江南客户端下载